價格: ¥ 20980.00
視頻有效期:60個月
視頻時長:約676學時
視頻數量:876個
詳情介紹
課程大綱
{in name="user_id" value="21644"} {/ in}課程試聽 推薦
1.前導課
考試時間安排和考試題型題量
重點章節和學習方法
1.第一章 總論
1-1 會計概念、財務報告目標
1-2 會計基本假設
1-3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
1-4 會計要素
1-5 會計基礎
2.第二章 存貨
2-1 存貨的確認
2-2 存貨的初始計量
2-3 發出存貨的計量
2-4 期末存貨的計量及存貨的清查盤點
3.第三章 固定資產
3-1 固定資產的確認
3-2 外購固定資產的成本
3-3 自行建造固定資產的成本
3-4 固定資產折舊
3-5 固定資產后續支出
3-6 固定資產的處置
4.第四章 無形資產
4-1 無形資產的確認
4-2 無形資產的初始計量
4-3 內部研究開發支出的確認和計量
4-4 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
4-5 無形資產的處置
5.第五章 投資性房地產
5-1 投資性房地產的特征與范圍
5-2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和初始計量
5-3 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
5-4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
5-5 投資性房地產的轉換和處置
6.第六章 長期股權投資與合營安排
6-1 長期股權投資的范圍
6-2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
6-3 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投資初始計量
6-4 對聯營企業、合營企業投資的初始計量
6-5 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法
6-6 采用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
6-7 長期股權投資的減值及處置
6-8 權益法—投資損益的確定
6-9 逆流交易會計處理
6-10 順流交易會計處理
6-11 公允價值計量轉換為權益法核算
6-12 公允價值計量或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
6-13 權益法和成本法轉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
6-14 成本法轉換為權益法
6-15 合營安排
7.第七章 資產減值
7-1 資產減值概述
7-2 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
7-3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與計量
7-4 資產組的認定及資產組減值測試
7-5 總部資產減值
7-6 商譽減值測試與處理
8.第八章 負債
8-1 應交增值稅
8-2 一般公司債券的會計處理
8-3 可轉換公司債券會計處理及長期應付款
9.第九章 職工薪酬
9-1 職工和職工薪酬的范圍及分類
9-2 短期薪酬的確認與計量
10.第十章 股份支付
10-1 股份支付概述
10-2 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
10-3 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的確認和計量原則
10-4 可行權條件的種類、處理和修改
10-5 股份支付的取消或結算
10-6 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股權激勵計劃
10-7 授予限制性股票等待期內發放現金股利
10-8 集團股份支付的處理
11.第十一章 借款費用
11-1 借款費用概述
11-2 借款費用的確認
11-3 借款費用的計量
12.第十二章 或有事項
12-1 或有事項概述
12-2 或有事項的確認和計量
12-3 或有事項會計的具體應用
13.第十三章 金融工具
13-1 金融工具的定義及金融資產的定義
13-2 金融資產的分類
13-3 金融資產的具體分類
13-4 金融資產的計量
13-5 金融工具的減值
13-6 金融工具的重分類
13-7 金融負債業務
13-8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
14.第十四章 租賃
14-1 租賃概述
14-2 承租人的會計處理
14-3 出租人的會計處理
14-4 特殊租賃業務的會計處理
15.第十五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、處置組和終止經營
15-1 持有待售類別分類的基本要求
15-2 持有待售類別分類的具體應用
15-3 持有待售類別的計量
15-4 持有待售的列報
15-5 終止經營
16.第十六章 所有者權益
16-1 實收資本及其他權益工具
16-2 資本公積、其他綜合收益及留存收益
17.第十七章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
17-1 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
17-2 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
17-3 確定交易價格
17-4 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
17-5 履行每一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
17-6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九)
17-7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)
17-8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一)
17-9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二)
17-10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三)
17-11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四)
17-12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五)
17-13 收入、費用和利潤(十六)
18.第十八章 政府補助
18-1 政府補助(一)
18-2 政府補助(二)
19.第十九章 所得稅
19-1 所得稅(一)
19-2 所得稅(二)
19-3 所得稅(三)
19-4 所得稅(四)
19-5 所得稅(五)
19-6 所得稅(六)
20.第二十章 非貨幣性資產交易
20-1 非貨幣性資產交易(一)
20-2 非貨幣性資產交易(二)
20-3 非貨幣性資產交易(三)
21.第二十一章 債務重組
21-1 債務重組(一)
21-2 債務重組(二)
21-3 債務重組(三)
21-4 債務重組(四)
21-5 債務重組(五)
21-6 債務重組(六)
22.第二十二章 外幣折算
22-1 外幣折算(一)
22-2 外幣折算(二)
22-3 外幣折算(三)
23.第二十三章 財務報告
23-1 財務報告(一)
23-2 財務報告(二)
23-3 財務報告(三)
23-4 財務報告(四)
23-5 財務報告(五)
23-6 財務報告(六)
24.第二十四章 會計政策、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
24-1 會計政策、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(一)
24-2 會計政策、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(二)
25.第二十五章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
25-1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(一)
25-2 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(二)
26.第二十六章 企業合并
26-1 企業合并(一)
26-2 企業合并(二)
26-3 企業合并(三)
26-4 企業合并(四)
27.第二十七章 合并財務報表
27-1 合并財務報表(一)
27-2 合并財務報表(二)
27-3 合并財務報表(三)
27-4 合并財務報表(四)
27-5 合并財務報表(五)
27-6 合并財務報表(六)
27-7 合并財務報表(七)
27-8 合并財務報表(八)
27-9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一)
27-10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二)
27-11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三)
27-12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四)
27-13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五)
27-14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六)
27-15 專題:特殊交易在合并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處理(七)
27-16 專題:所得稅會計相關的合并處理(一)
27-17 專題:所得稅會計相關的合并處理
27-18 專題:編制合并現金流量表需要抵消的項目
28.第二十八章 每股收益
28-1 每股收益(一)
28-2 每股收益(二)
28-3 每股收益(三)
29.第二十九章 公允價值計量
29-1 公允價值計量(一)
29-2 公允價值計量(二)
29-3 公允價值計量(三)
30.第三十章 政府及民間非營
30-1 政府及民間非營(一)
30-2 政府及民間非營(二)
30-3 政府及民間非營(三)
1.前導課
CPA含金量及考試題型題量
稅法的學習方法
1.第一章 稅法總論
1-1 稅法概念
1-2 稅法原則
1-3 稅法要素
1-4 稅收立法與我國稅法體系
1-5 稅收執法
1-6 稅務權利與義務
2.第二章 增值稅法
2-1 本章導學
2-2 征稅范圍的一般規定(一)
2-3 征稅范圍的一般規定(二)
2-4 征稅范圍的特殊規定
2-5 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
2-6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登記
2-7 增值稅稅率及適用范圍
2-8 增值稅征收率
2-9 一般銷售方式下的銷售額的確認
2-10 特殊銷售方式下的銷售額確認
2-11 按差額確定銷售額
2-12 主管稅務機關核定銷售額
2-13 準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
2-14 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
2-15 應納稅額的計算
2-16 簡易計稅方法
2-17 進口環節增值稅的征收
2-18 特定應稅行為的增值稅計征方法
2-19 出口貨物、勞務和跨境應稅行為退(免)增值稅基本政策
2-20 適用增值稅退(免)稅政策的范圍及增值稅退(免)辦法
2-21 增值稅出口退稅率
2-22 增值稅退(免)稅的計稅依據
2-23 增值稅免抵退稅和免退稅的計算
2-24 出口貨物、勞務和跨境應稅行為增值稅免稅政策
2-25 出口貨物增值稅征稅政策及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
2-26 稅收優惠
2-27 征收管理
2-28 增值稅發票的使用及管理
3.第三章 消費稅法
3-1 納稅義務人
3-2 稅目
3-3 稅率
3-4 從價計征、從量計征及從價從量復合計征
3-5 計稅依據的特殊規定
3-6 直接對外銷售及自產自用應納消費稅的計算
3-7 組成計稅價格
3-8 委托加工環節應稅消費品應納稅額的計算
3-9 進口應稅消費品的基本規定
3-10 已納消費稅扣除的計算
3-11 特殊環節應納消費稅及消費稅出口退稅的計算
3-12 征收管理
4.第四章 企業所得稅法
4-1 納稅義務人、征稅對象與稅率
4-2 收入總額
4-3 不征稅收入和免稅收入
4-4 稅前扣除原則和范圍
4-5 不得扣除的項目及虧損彌補
4-6 資產的稅務處理
4-7 資產損失的所得稅處理
4-8 企業重組的所得稅處理
4-9 稅收優惠
4-10 應納稅額的計算
4-11 征收管理
5.第五章 個人所得稅法
5-1 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
5-2 納稅義務人與征稅范圍(二)
5-3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一)
5-4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二)
5-5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三)
5-6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四)
5-7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五)
5-8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六)
5-9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七)
5-10 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與應納稅額的計算(八)
5-11 稅收優惠
5-12 境外所得的稅額扣除
5-13 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處理(一)
5-14 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處理(二)
5-15 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處理(三)
5-16 征稅管理
6.第六章 城市維護建設稅法和煙葉稅法
6-1 城市維護建設稅法
6-2 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費附加
6-3 煙葉稅法
7.第七章 關稅法和船舶噸稅法
7-1 征稅對象與納稅人
7-2 進出口稅則
7-3 完稅價格與應納稅額的計算
7-4 減免規定
7-5 征收管理
7-6 船舶噸稅法
8.第八章 資源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
8-1 資源稅法
8-2 環境保護稅
9.第九章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和耕地占用稅法
9-1 城鎮土地使用稅法
9-2 耕地占用稅法
10.第十章 房產稅法、契稅法、土地增值稅法
10-1 房產稅法
10-2 契稅法
10-3 土地增值稅法—納稅人
10-4 土地增值稅法—征稅范圍
10-5 土地增值稅法—稅率及應稅收入額的確定
10-6 土地增值稅法—扣除項目及應納稅額的計算
10-7 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
10-8 土地增值稅法—稅收優惠及征收管理
11.第十一章 車輛購置稅法、車船稅法和印花稅法
11-1 車輛購置稅法
11-2 車船稅法
11-3 印花稅法
12.第十二章 國際稅收協定
12-1 國際稅收協定(一)
12-2 國際稅收協定(二)
12-3 非居民企業稅收管理
12-4 境外所得稅收管理(一)
12-5 境外所得稅收管理(二)
12-6 國際反避稅
12-7 轉讓定價稅務管理
12-8 國際稅收征管合作
13.十三章 概述、稅務管理
13-1 概述、稅務管理
13-2 稅款征收
13-3 稅務檢查、法律責任、納稅擔保和抵押
13-4 納稅信用管理和重大稅收違法失信主體信息公布管理
13-5 稅收違法行為檢舉管理辦法、稅務文書電子送達規定(試行)
14.十四章 稅務行政處罰
14-1 稅務行政處罰
14-2 稅務行政復議
14-3 稅務行政訴訟
1.前導課
考情分析
學習方法
1.第一章 審計概述
1-1 審計的概念與保證程度
1-2 審計要素
1-3 審計目標
1-4 審計基本要求
1-5 審計風險及審計過程
2.第二章 審計計劃
2-1 初步業務活動
2-2 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
2-3 錯報
2-4 理解重要性
2-5 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
2-6 特定類別交易、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
2-7 實際執行的重要性及明顯微小的錯報
3.第三章 審計證據
3-1 審計證據的性質
3-2 審計程序
3-3 函證決策及函證內容
3-4 詢證函的設計
3-5 函證的實施與評價
3-6 分析程序
4.第四章 審計抽樣方法
4-1 審計抽樣的相關概念
4-2 審計抽樣在控制測試中的應用
4-3 審計抽樣在細節測試中的應用
5.第五章 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
5-1 信息技術對企業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的影響
5-2 信息技術中的一般控制和應用控制測試
5-3 信息技術對審計過程的影響
5-4 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和電子表格的運用
5-5 數據分析
5-6 不同信息技術環境下的信息管理
6.第六章 審計工作底稿
6-1 審計工作底稿概述
6-2 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、要素和范圍
6-3 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
7.第七章 風險評估
7-1 風險識別和評估概述
7-2 風險評估程序、信息來源以及項目組內部的討論
7-3 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
7-4 內部控制的概念和要素、內部控制的人工和自動化成分及局限性
7-5 與審計相關的控制
7-6 對內部控制了解的深度
7-7 內部控制五要素
7-8 在整體層面和業務流程層面了解內部控制
7-9 評估重大錯報風險
8.第八章 風險應對
8-1 針對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總體應對措施
8-2 針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進一步審計程序
8-3 控制測試
8-4 實質性程序
9.第九章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審計
9-1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特點
9-2 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
9-3 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
9-4 測試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
9-5 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
10.第十章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審計
10-1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特點
10-2 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
10-3 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
10-4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控制測試
10-5 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實質性程序
11.第十一章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審計
11-1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特點
11-2 業務活動和相關內部控制
11-3 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
11-4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控制測試
11-5 生產與存貨循環的實質性程序
12.第十二章 貨幣資金的審計
12-1 貨幣資金審計概述
12-2 貨幣資金的重大錯報風險
12-3 測試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
12-4 貨幣資金的實質性程序
13.第十三章 對舞弊和法律法規的考慮
13-1 舞弊含義與種類及與舞弊相關的責任
13-2 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活動
13-3 識別、評估及應對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風險
13-4 評價審計證據、無法繼續執行審計業務及書面聲明
13-5 財務報表審計中對法律法規的考慮
14.第十四章 審計溝通
14-1 注冊會計師與治理層的溝通
14-2 前任注冊會計師和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
15.第十五章 注冊會計師利用他人的工作
15-1 利用內部審計工作
15-2 利用專家工作
16.第十六章 對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的特殊考慮
16-1 與集團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概念
16-2 集團審計業務的接受與保持
16-3 重要性
16-4 了解集團及其環境、集團組成部分及其環境
16-5 了解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
16-6 合并過程及期后事項
16-7 針對評估的風險采取的應對措施
16-8 與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的溝通
16-9 與集團管理層和集團治理層的溝通
17.第十七章 其他特殊項目的審計
17-1 會計估計的性質
17-2 關聯方的審計
17-3 考慮持續經營假設
17-4 首次接受委托時對期初余額的審計
18.第十八章 完成審計工作
18-1 完成審計工作概述
18-2 期后事項
18-3 書面聲明
19.第十九章 審計報告
19-1 審計報告概述
19-2 審計意見的形成
19-3 審計報告的基本內容
19-4 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
19-5 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
19-6 在審計報告中增加強調事項段和其他事項段
19-7 比較信息
19-8 注冊會計師對其他信息的責任
20. 第二十章 企業內部控制審計
20-1 內部控制審計的概念
20-2 計劃內部控制審計工作
20-3 自上而下的方法
20-4 測試控制的有效性
20-5 企業層面控制的測試
20-6 業務流程、應用系統或交易層面的控制的測試及信息系統控制的測試
20-7 內部控制缺陷評價
20-8 完成內部控制審計工作
21.第二十一章 會計師事務所業務質量管理
21-1 會計師事務所質量管理體系
21-2 項目質量復核
21-3 對財務報表審計實施的質量管理
22.第二十二章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和概念框架
22-1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及概念框架
22-2 注冊會計師對職業道德概念框架的具體運用
23.第二十三章 審計業務對獨立性的要求
23-1 基本概念和要求
23-2 經濟利益
23-3 貸款和擔保以及商業關系、家庭和私人關系
23-4 與審計客戶發生人員交流
23-5 與審計客戶長期存在業務關系
23-6 為審計客戶提供非鑒證服務
23-7 收費及影響獨立性的其他事項
1.前導課
CPA介紹和知識框架
2022年教材變動和學習建議
1.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
1-1 法律基本概念
1-2 法律關系
1-3 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全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
2.第二章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
2-1 民事法律行為
2-1 本章導學
2-2 無效民事法律行為
2-3 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
2-4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
2-5 民事法律行為的附條件和附期限
2-6 代理制度
2-7 訴訟時效基本理論
2-8 訴訟時效的種類與起算
2-9 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
3.第三章 物權法律制度
3-1 物的種類
3-2 物權的種類
3-3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
3-4 物權變動
3-5 共有及善意取得制度
3-6 動產所有權的特殊取得方式
3-7 用益物權
3-8 擔保物權概述和抵押權
3-9 質權和留置權
4.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
4-1 合同的基本理論
4-2 合同的訂立
4-3 合同的效力
4-4 合同的履行
4-5 合同的保全
4-6 合同擔保的基本理論
4-7 保證
4-8 定金
4-9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
4-10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
4-11 違約責任
4-12 買賣合同
4-13 贈與合同
4-14 借款合同
4-15 租賃合同
4-16 融資租賃合同
4-17 承攬合同和建設工程合同
4-18 委托合同
4-19 運輸合同、行紀合同和技術合同
5.第五章 合伙企業法律制度
5-1 合伙企業法律制度概述
5-2 普通合伙企業的設立
5-3 合伙企業財產與合伙人份額
5-4 合伙事務執行與損益分配
5-5 合伙企業與第三人的關系
5-6 入伙和退伙
5-7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
5-8 有限合伙企業
5-9 合伙企業的解散和清算
6.第六章 公司法律制度
6-1 公司的概念和類型
6-2 公司法人資格與股東有限責任
6-3 公司設立制度
6-4 股東出資制度
6-5 股東資格
6-6 股東權利和義務
6-7 董事、監事、高級管理人員制度
6-8 股東大會、股東會和董事會決議制度
6-9 股份有限公司—組織機構
6-10 股份有限公司—上市公司的特別規定
6-11 股份有限公司—上市公司獨立董事
6-12 股份有限公司—股份發行和轉讓
6-13 有限責任公司—組織機構
6-14 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特別規定
6-15 國有獨資公司的特別規定
6-16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轉讓
6-17 公司的財務會計
6-18 公司重大變更
6-19 公司解散和清算
7.第七章 證券法律制度
7-1 首發股票
7-2 上市公司增發股票
7-3 公司債券
7-4 上市公司收購
7-5 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
7-6 信息披露制度
7-7 證券欺詐的法律責任
7-8 非上市公眾公司
8.第八章 企業破產法律制度
8-1 破產法律制度概述
8-2 破產申請與受理
8-3 管理人制度
8-4 債務人財產的一般規定
8-5 破產撤銷權與無效行為
8-6 取回權
8-7 抵銷權
8-8 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的界定
8-9 破產債權
8-10 債權人會議
8-11 重整與和解程序
8-12 破產清算程序
9.第九章 票據與支付結算法律制度
9-1 支付結算概述
9-2 票據關系及票據行為
9-3 票據權利
9-4 票據的偽造和變造
9-5 票據抗辯
9-6 票據喪失及補救
9-7 匯票、本票和支票的具體制度
9-8 非票據結算方式
10.第十章 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
10-1 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概述
10-2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制度
10-3 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制度
10-4 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管理制度
11.第十一章 反壟斷法律制度
11-1 反壟斷法律制度概述
11-2 壟斷協議規制制度
11-3 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規制制度
11-4 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制度
11-5 濫用行政權力排除、限制競爭規制制度
12.第十二章 涉外經濟法律制度
12-1 涉外投資法律制度
12-2 對外貿易法律制度
12-3 外匯管理法律制度
1.前導課
01-備考導學
1.第一章 財務管理基本原理
1-1 企業組織形式和財務管理內容
1-2 財務管理的目標與利益相關者的要求
1-3 財務管理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
1-4 金融工具與金融市場
2.第二章 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
2-1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與方法
2-2 財務比率分析概述及短期償債能力比率
2-3 長期償債能力比率
2-4 營運能力比率
2-5 盈利能力比率及市價比率
2-6 杜邦分析
2-7 管理用資產負債表
2-8 管理用利潤表
2-9 管理用現金流量表
2-10 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
2-11 財務預測的步驟和方法
2-12 內含增長率的測算
2-13 可持續增長率的測算
3.第三章 價值評估基礎
3-1 利率
3-2 貨幣時間價值
3-3 風險的含義及單項投資的風險與報酬
3-4 投資組合的風險與報酬
3-5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
4.第四章 資本成本
4-1 資本成本的概念和用途
4-2 債務資本成本的估計
4-3 普通股資本成本的估計
4-4 混合籌資資本成本的估計
4-5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
5.第五章 投資項目資本預算
5-1 投資項目的類型和評價程序
5-2 投資項目的評價方法
5-3 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估計
5-4 投資項目折現率的估計
5-5 投資項目的敏感分析
6.第六章 債券、股票價值評估
6-1 債券價值評估
6-2 普通股價值評估和混合籌資工具價值評估
7.第七章 期權價值評估
7-1 期權的概念、類型和投資策略
7-2 金融期權價值的影響因素
7-3 金融期權價值的評估方法
8.第八章 企業價值評估
8-1 企業價值評估的目的和對象
8-2 現金流量折現模型
8-3 相對價值評估模型
9.第九章 資本結構
9-1 資本結構理論
9-2 資本結構決策分析
9-3 杠桿系數的衡量
10.第十章 長期籌資
10-1 長期債務籌資
10-2 普通股籌資
10-3 混合籌資
10-4 租賃籌資
11.第十一章 股利分配、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
11-1 股利理論與股利政策
11-2 股利種類、支付程序與分配方案
11-3 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
12.第十二章 營運資本管理
12-1 營運資本管理策略
12-2 現金管理
12-3 應收款項管理
12-4 存貨管理
12-5 短期債務管理
13.第十三章 產品成本計算
13-1 成本的分類
13-2 產品成本的歸集和分配
13-3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
14.第十四章 標準成本法
14-1 標準成本及其制定
14-2 標準成本的差異分析
15.第十五章 作業成本法
15-1 作業成本法的概念與特點
15-2 作業成本計算
15-3 作業成本管理
16.第十六章 本量利分析
16-1 本量利的一般關系
16-2 保本分析及保利分析
16-3 利潤敏感分析
17.第十七章 短期經營決策
17-1 短期經營決策概述
17-2 生產決策
17-3 定價決策
18.第十八章 全面預算
18-1 全面預算概述及編制方法
18-2 營業預算的編制
18-3 財務預算的編制
19.第十九章 責任會計
19-1 責任會計
20.第二十章 業績評價
20-1 平衡計分卡
1.前導課
CPA簡介
課程、考試特點及學習方法
章節內容和真題演練
1.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概況分析
0-1 概況分析
2.第一章 戰略與戰略管理
1-1 公司戰略的基本概念
1-2 戰略管理及戰略管理過程
1-3 戰略創新管理
1-4 戰略管理中的權力與利益相關者
1-5 權力與戰略過程
3.第二章 戰略分析
2-1 宏觀環境分析
2-2 產品生命周期
2-3 五種競爭力
2-4 成功關鍵因素分析
2-5 競爭環境分析
2-6 企業資源和能力分析
2-7 企業的核心能力分析
2-8 價值鏈分析
2-9 波士頓矩陣和通用矩陣
2-10 SWOT分析
4.第三章 戰略選擇
3-1 發展戰略
3-2 穩定戰略及收縮戰略
3-3 發展戰略的主要途徑
3-4 基本競爭戰略
3-5 中小企業競爭戰略
3-6 藍海戰略
3-7 市場營銷戰略
3-8 研究與開發戰略
3-9 生產運營戰略
3-10 采購戰略
3-11 人力資源戰略
3-12 財務戰略
3-13 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動因及主要方式
3-14 全球價值鏈中的企業國際化經營
3-15 國際化經營的戰略類型
3-16 新興市場的企業戰略
5.第四章 戰略實施
4-1 縱向分工結構
4-2 橫向分工結構
4-3 企業戰略與組織結構
4-4 公司戰略與企業文化
4-5 戰略控制
4-6 公司戰略與數字化技術
6.第五章 公司治理
5-1 公司治理概述
5-2 三大公司治理問題
5-3 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機制
5-4 公司治理的基礎設施
7.第六章 風險與風險管理
6-1 風險與風險管理概述
6-2 外部風險
6-3 內部風險
6-4 風險管理基本流程
6-5 風險管理策略
6-6 風險理財措施
6-7 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及風險管理信息系統
6-8 內部控制系統
6-9 風險管理技術與方法
1.基礎班
審計云享-基礎直播